测出新高度!用友U9 cloud赋能华测导航

2021-11-18 10:57:33

       华测导航从成立之初,就两手都要抓,一手抓自主研发,构建核心竞争力;一手抓数字化管理赋能。通过双轮驱动,成为北斗生态的龙头,“专精特新”制造小巨人。未来将精准的时空信息扩展到更广阔领域,构建整个智能的世界。


       在北方冬天遇到寒冷低温天气时,智能手机会出现黑屏、掉电、触屏失灵等状况。可如果在气压为陆地地面正常气压三分之一、温度在零下50度的珠峰峰顶的真实环境下,又是怎样的考验呢?

 

       在2020527日,北斗高精度定位的国产化设备第一次登上珠峰峰顶,并且成功完成高度测量。这不但是珠峰的新高度,也是中国测绘、中国制造、中国北斗的新高度,也是华测导航的新起点。即使现在提起这件事,华测导航董事长赵延平仍然掩饰不住兴奋与自豪。



 



       因为在珠峰峰顶的真实场景环境下,设备的插件与按键等能否保证不失灵;电池能否不掉电且保证正常供能,热胀冷缩是否会导致电路板变形,连接点是否断裂;系统是否能够正常启动稳定运行等等。这里面包含着主板、芯片、系统、研发以及同生产工艺与制造等相关的很多科技。

 

       虽然该产品是由华测导航生产,但更代表着与其配套的中国企业都达到这样的实力,也就是一批优秀的中国企业达到世界级的水平,他们共同撑起了这个产业,赵延平介绍到。据相关数据显示,在2020年以北斗应用为核心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达到了4033亿元人民币,其中由卫星导航应用和服务所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同比增长约19.9%,达到2738亿元人民币,北斗应用与产业发展的融合生态已初步形成。

 

       那么,华测导航是如何成功成为该领域专精特新的制造小巨人呢?



持续研发,培养人才构建核心技术



       通常,导航产品要测量出两类数据信息,一是经度、纬度、高度的位置数据,二是时间信号。不过,华测导航在2003年开始成立时,就决定专注提供定位精度是厘米和毫米级的产品、技术与服务。虽然公司当时还很小,但在战略定位上,仍决定进行自主研发核心技术,包括芯片、板卡、模组基础器件、算法与系统等,赵延平表示。在2008年,公司成功研发出国内第一块自主产权的主板,2009年开始进行批量生产。

 

       现在,公司每年对研发上的投入保持在不低于整体收入的15%,早期投入更高,赵延平表示。由于研发持续高投入,保证了研发强度和研发人才队伍的建设,技术积累到一定阶段,开始爆发并发挥作用,技术积累跟迭代显示出了后劲与底蕴。

 

       目前市场出现新的热点应用需求时,华测导航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研发成功,并将新产品投入市场,市场其他企业则至少需要3-6个月。当然对于基础技术与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储备,华测导航通常都是提前多年就进行规划与系统研究。

 

       对于产品的技术研发,包括设计、生产、测试等知识、流程与最佳实践,必须要有数字化管理工具支撑与整合。因此,华测导航选择了用友U9 cloud,基于平台的开放性,同用友PLM和其他各类工具集成,建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一体化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)业务流程,使得研发、设计、制造一体化。华测导航CIO高鹏丽谈到对公司数字化建设时说道,构建了IPD流程管理平台后,公司开发各类产品不仅速度快而且一次性成功率非常高,质量稳定,经过用户应用检验形成良好的口碑。

 

       而且,通过IPD数字化,不但保证开发生产流程的透明显现化,还能够发挥研发技术人员集体协作的创新合力。在珠峰定位测量产品项目组的30多名成员中,有20多名是90后。不过,让赵延平没有想到的是,在大家当天观看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登珠峰测量成功后,没想到参加项目组的90后成员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兴奋激动,竟然是平静严肃。原来他们认为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事,是一份责任,成功是必须的,如果没有参与并取得成功,才是遗憾。这也彻底改变了赵延平对90后的看法,中国一代一定会比一代更强,现在已经让年轻人承担越来越多的重任。

 

       或许正是这份对科研人员的培养和核心竞争力的打造。华测导航的产品已经行销全球90多个国家,包括欧洲和美洲,目前国外收入占总收入已经超过15%。导航产品除了能够接收北斗外,还能接收GPS、俄罗斯GLONASS、欧洲伽利略、日本准天顶卫星系统、印度IRNSS区域导航卫星系统。

 



三步走,打造数智赋能体系



       虽然华测导航的员工只有1千多人,但却是一家将管理看得非常重的企业,每年都会投入资金提升管理与数字化建设,赵延平谈到。企业的管理就像是人类身体的神经系统一样,它能够深入到企业的方方面面,包括最小的细枝末节都要管理到位,也就是说企业中的一个螺丝都要能够管理控制到位。


华测导航的数智化经历了三个阶段:


第一阶段是由“缺”到“全”,实现可管;

第二阶段,由“全”到“通”,实现可控;

最后就是由“通”到“智”,实现可见。


       目前实际上处在第二阶段,也就是不断打“通”的过程中,虽然还正向第三阶段前进,但是华测导航已经感受到了数智化的价值,赵延平表示。

       首先是集成产品开发实现管理变革,通过规范化、标准化的管理流程体系实现跨部门、跨组织的协同研发与生产,为生产更优秀的、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提供支撑。

 

       因为公司的产品是小批量、多品种,要快速适应市场变化,有时甚至是按订单生产制造,要保证生产线持续的生产状态,因此切换生产的频率比较高。通过用友U9 cloud开放平台,将MES以及CRM订单系统等进行集成整合,不但实现了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,还构建了智能化生产管理体系,保证了根据市场的需求、保质、适量、准时的产品生产。

 

       其次,因为产品种类多,有超过30多种, 即要保证生产,又要避免对未生产产品进行大量零部件的采购,形成库存积压,还要进行精细化成本核算。华测导航通过网络化协同,打通市场与研发、市场与供应链、研发与供应链等,构建了敏捷计划体系,打造出了敏捷柔性的供需链。

 

       在考核方面,建立多层次责任考核,依据公司的矩阵组织结构进行全面预算、责任核算。同时,在公司日常的运营和经营过程中,将内部很多大数据,通过智能化的管理系统、多维度多场景的报表、各种各样的算法模块,使其发挥引导决策的作用。

 

       目前,公司还构建了包括L2C,即从线索到现金的业务流程,从市场信息的获取到订单跟踪,再到商务谈判、交付、回款,通过整套流程,实现了全链路数据共享和精细化管理。

 

       华测导航已经成功导入6S管理,未来还将引入精益制造将管理做深做细,同步进行数智化。因为信息化是以流动和管理为主,基于信息化的数据挖掘分析和决策,让数据发挥更大的作用,要数据业务化,才能数智化,赵延平说到。

 


用精准时空信息,构建智能世界

       随着产业发展和定位应用越来越广泛,卫星定位导航技术显示出了一定的局限性,各类定位技术发展也来越来多。一是卫星技术定位的是点,在有遮挡或在隧道中,定位就会受到影响。二是市场产生新需求,如三维定位,实际上是立体三维的实景,不仅仅是用来导航。赵延平介绍到。

 

       比如,中国的公路快速发展,除了新建,很多公路在扩改建过程中,要提前对已有旧路占地边线、路基、路面、桥涵等进行测量,包括土路肩、坡脚、隔离栅等附属结构进行三维信息的精确获取,仅靠竣工资料难以满足改扩建要求,而且现在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对测量精度要求平台精度为0.05m,高程精度为0.02米。传统RTK等测量方法,效率低、工作量大,而新的车载激光扫描测量系统,又称移动测量系统,集成了激光扫描仪、全球卫星定位系统、惯性导航系统等多种定位技术及其他技术,能方便完成数据采集,构建起公路扩建的立体信息帮助施工。

 

       此外,在路上的无人自动驾驶同样也要使用更多的三维定位技术,除激光扫描、全球卫星定位系统、惯性导航定位系统,还有视觉定位、环境感知等,并且利用SLAM技术,将获取的数据信息,如车道线标志及标线、红绿灯识别、交通信号及标识牌识别、障碍物的类型等数据,进行理解分析分类并处理,即时完成定位与三维地图的构建,然后给汽车规划路线并操作控制驾驶。

 

       这些新兴的应用场景,都对华测导航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。基于新定位技术,华测导航在农业行业推出的农机自动驾驶产品已经投入使用。

 

       现在火热的元宇宙,要将现实世界构建为虚拟世界,同样也需要全新的定位技术。华测导航同武汉大学及上海市测绘院就对上海的城市道路、桥梁、建筑、城市部件等物理世界进行了全面数字化建模,形成了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所需求的城市全要素实景模型。该项目不但用到了激光雷达等前述技术,还使用到倾斜摄影等新型测绘技术。

 

       正是因为技术与应用的变化,华测导航将公司的愿景升级为用精准时空信息构建智能世界,赵延平表示,持续构建行业本身的核心技术。